约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经”时曾在印度比哈尔邦攻读佛学。今年9月1日,唐僧的“母校”那烂陀大学在时隔八百年后复课,首批15名学生进入这所古老学府深造。
据印度《印度时报》1日报道,古代学术机构那烂陀大学在9月1日实现再生,从40个国家的1000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15名学生开始了新学期学习。该校副校长估帕·撒布哈拉瓦尔表示,到2020年,大学将拥有7个学院,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科学、哲学、精神和社会科学课程。
据悉,那烂陀大学建于公元5世纪,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唐僧就是其中之一。12世纪末,突厥军队摧毁了这所大学。那烂陀大学重建源于印度和18个亚太国家的共同倡议,其中中国提供100万美元资金。
那烂陀大学遗迹
那烂陀大学:
在公元5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Nālandā Vihāra ),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我国唐代第一高僧玄奘在这里学习五年。玄奘《大唐西域记》和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对那烂陀寺都有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和建筑样式,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根据义净在7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匝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九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房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要用特制的材料覆盖,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如明镜一般。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得起人们践踏二三十年而不坏。
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遗忘,变成废墟。
从1861年开始,那烂陀寺院遗迹被陆续挖掘,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僧室,小寺院每边5僧室。
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对,证明这就是那烂陀寺。这里出土了多件精美的佛教石雕,有些石雕只有拳头大小,上面雕刻的佛教故事却异常细腻精美。此外还出土了铜像、铜盘和印章等,其中有一枚刻有“室利那烂陀摩诃毗诃罗僧伽之印”。大部分出土文物都展览在那烂陀寺对面的博物馆里。现在那烂陀寺的发掘面积已经超过了15万平方米。那烂陀寺分为僧院区和教学区。僧院区由大致相近的院落组成,共有12座。每个院落的四周排列着狭窄局促的僧房,院子内有石桌、水井和厨房,每个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面。教学区有寺庙和佛塔。佛子主要在寺庙里学习佛经。周围散布着许多佛塔,其中真身舍利佛塔最富气势,这座塔分三层,外观雕有精美的图案,角楼的壁龛中雕刻着佛陀在菩提伽耶、王舍城和鹿野苑弘法的故事。
2006年传出比哈尔邦政府有意重建那烂陀大学的消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几个国家都愿意联手,围绕那烂陀进行开发工作。作为「中印友好年」的重要专案之一,中国在那烂陀捐资兴建玄奘纪念堂。
2007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在第二届东亚峰会上提出重建那烂陀大学的倡议,中方对此予以积极回应。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宣布向那烂陀大学重建项目捐资100万美元。
2013年10月10日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第八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到赞赏印度为重建那烂陀大学所做的努力,愿参与签署“成立那烂陀大学谅解备忘录”,与各方一道促进峰会框架下的人文交流。
浏览量:02014-09-03
浏览量:02014-09-01
浏览量:02014-08-09
浏览量:02014-08-08